媒体视点

首页 / 正文

2025年4月29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重庆与万州区博士联盟联合开展学术交流

日期:2025年04月29日 23:41 作者: 关注:

4月28日,CCF重庆与万州区博士联盟在重庆三峡学院内联合开展了学术交流,CCF重庆秘书长、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冯玉明以及万州区博士联盟秘书、重庆三峡学院教授涂正文共同组织了此次学术交流,共有100余名师生参与了交流,交流分为两场。

图片1

(CCF重庆与万州区博士联盟在重庆三峡学院内联合开展了学术交流)

第一场活动由西南大学陈枫教授围绕多核相关熵及其在分布式估计和点云配准中的应用进行专题分享,为40多名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来自万州区博士联盟的冯玉明、李洪兵、张强强及重庆三峡学院的一些研究生参加了交流。

图片2

(陈枫教授以“多核相关熵:从分布式鲁棒估计到点云配准”为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陈枫教授深入介绍了多核相关熵的理论内涵,并着重阐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突破。针对分布式网络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非高斯噪声干扰难题,陈枫教授详细讲解了基于多核相关熵的鲁棒分布式自适应算法(D-MKC)。该算法创新性地采用在线更新策略,能够动态调整多核参数,同时结合区域随机采样和概率密度匹配技术,有效克服了混合噪声环境对分布式信号估计的影响,实现了对信号的稳定、精准估计,为分布式网络数据处理提供了全新的高效解决方案。

在点云精细配准领域,针对传统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对初始化和噪声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局限性,陈枫教授分享了基于多核相关熵(MKC)的全局鲁棒 ICP 框架(GRICP)。该框架凭借多核相关熵的特性,显著提升了在复杂噪声和大旋转偏移场景下的配准精度,为点云处理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导航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3

(学生提问)

分享结束后,陈枫教授还耐心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有学生提出“在实际项目中,如何快速确定 D-MKC 算法的初始多核参数”,陈枫教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了基于数据先验信息和经验法则的参数初始化方法,并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小样本预实验进行参数微调。针对 “GRICP 框架在硬件资源有限的设备上运行效率如何提升” 这一问题,陈枫教授从算法并行化、数据降维等方面给出优化建议,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既要关注算法性能,也要重视算法的实际落地可行性。现场互动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校内师生对多核相关熵前沿技术的理解,也为学校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力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交流结束,陈枫教授还参观了重庆三峡学院计科学院的相关实验室。

图片4

(冯玉明教授向陈枫教授介绍重庆三峡学院计科学院实验室情况)

第二场活动由国际知名学者Reggie Davidrajuh 教授围绕“用 Petri 网建模离散系统”这一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60余名师生的广泛关注。

图片5

(Reggie Davidrajuh 教授围绕“用 Petri 网建模离散系统”这一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

在此次学术交流中,Davidrajuh 教授详细介绍了 Petri 网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Petri 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建模工具,能够有效描述离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并发特性。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他展示了 Petri 网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强调了其在优化系统性能和提高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Davidrajuh 教授还分享了 Petri 网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应用。他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etri 网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动态系统。例如,通过将 Petri 网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大规模离散系统的自动建模和分析,提高建模效率和准确性。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Petri 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Davidrajuh 教授的精彩演讲和深入分析,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推动了 Petri 网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图片6

(Reggie Davidrajuh 教授回答活动参与者提的问题)

在本次由CCF 重庆与万州区博士联盟联合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交流过程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前沿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碰撞出诸多创新思想火花。CCF 重庆凭借其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专业背景,为万州区博士联盟的成员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理念和研究方法,拓宽了其科研视野;而万州区博士联盟则凭借对当地产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为 CCF 重庆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促进了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专家简介:

陈枫博士是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金融大数据中心客座研究员,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类脑计算与智能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分布式估计、图像和点云处理、异常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和AAAI等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撰写多个决策咨询报告,分别被国家教育部,重庆市委等部门采用。担任ICASSP等顶会领域主席、多个期刊编委。

Reggie Davidrajuh 教授为挪威斯塔万格大学信息学教授,同时担任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拥有多个博士学位,包括挪威科技大学的工业工程博士学位、波兰AGH科技大学的信息科学博士学位和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学位。Davidrajuh 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尤其在 Petri 网理论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他开发了离散事件动态系统软件 GPenSIM,被全球多所大学用于教学和研究。此外,他发表了 150 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主编或副编辑。2019 年,他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

详见链接https://www.ccf.org.cn/Member_Activities/2025-04-29/841801.shtml?_refluxos=a10

下一条:2025年4月27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重庆与CCF服务计算专委联合举办“走进重庆三峡学院”活动

关闭